杨晓平:打造物流业的“义乌速度”

2010/12/6 10:29:16 来源:中华物流网 浏览:38842
手机浏览本篇文章

我要手机扫码浏览

中华物流网(zhwlw.com.cn)12月6日讯——
12月2日下午3点,杨晓平打开办公室里的电脑,与远在意大利罗马的外商皮埃尔进行视频联系。

  这个时候在意大利是上午8点,皮埃尔操着生硬的英语对杨晓平说:“杨,帮我进一批足球球迷用品,只要跟意甲(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球队有关就可以了。”杨晓平笑着回答说:“没问题。”

  今年夏天,一场世界杯盛宴席卷全球,也让杨晓平结识了罗马最大的球迷用品经销商皮埃尔。第一次送货,就解了皮埃尔的燃眉之急,杨晓平的及时赢得了意大利人“义乌速度”的赞誉,也加深了双方的友谊。每次购货、送货,皮埃尔都委托这位中国朋友代理。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受汽油、人工、仓储等因素影响,国内物流行业“涨”声一片,几大大型快递公司轮番调整运费,让那些依靠物流生存的义乌生意人大呼“做生意难”。而成本的上涨也给那些做国际物流生意的老总带来了压力,涨还是不涨?杨晓平率先给出了答复:我们不涨。

  我们做客户想要的

  杨晓平,一张典型的南方男人的面孔;说话语速不快但每句话都说得合情合理,性格中带着北方人那种爽气,不拘小节。

  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杨晓平,曾经一直笃信自己是个有力量影响社会的人。当年写日记流行的时候,他会把每天自己经历的事、做生意心得记在上面,偶尔还会赋诗一首,但他用“三脚猫功夫,只有自己看得懂”来形容这些诗。近年来流行博客,他特地申请了一个账号,有空就写。

  从一个汽修工开始做起,做过小工程,直到8年前“突发奇想”变卖家里4块地皮,创办了一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但因没经验,一年亏了十几万元,创业时还意气风发的杨晓平被逼上了窘境。是继续干下去还是灰头土脸地离开?他选择了前者。

  总结经验,他决定把经营范围进行具体细分,又对管理团队进行了改组,提出了“客户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管理理念,公司生意开始转好。接着他又时髦地从大城市请来职业经理人参与管理,由此使事业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最忙的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吃,眼看公司里的接货车都派出去了,但客户在等着,我就从别人那里借来一辆三轮车,冒着大雨把货拉了回来。”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杨晓平离开了那家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

  怀着不甘的心情,他又创办了一家名为“中洋”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他新近在博客里说自己是一个“心肠软,但又特别有韧劲的人,再大的打击都是浮云”。这句话几乎概括了他的性格。苦熬近3个月后,“中洋”终于赢利。

  从没怀疑此行业前景

  搞物流不容易。时下我国国内很多物流公司还停留在“仓库+车队”的模式,这只是物流众多环节中的最下游的部分,由于入行门槛很低,竞争激烈,其增值的空间已经很小了。杨晓平说,国际货运这些年来一直很热,但很多人不敢做的原因是这行太辛苦,一不留神就会招来一些坏的评价。

  评价的好坏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是最关键的。当皮埃尔找到杨晓平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这个有点固执的意大利老头要求以最快速度把货送到宁波港,有船舶公司的货轮在等着。杨晓平二话没说,叫上司机把货搬上了车,连夜“押车”送货到了指定地点。后来他了解到,当天离南非世界杯开幕只有2天,皮埃尔的12个分销商因为拿不到货,都喊着要退钱,而皮埃尔找了义乌几家货运公司,都因“太忙了”而被婉拒。

  因为之前有过失败的经验,杨晓平在管理“中洋”时,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企业挖潜。他的着眼点是:人才第一。针对物流业人才流动频繁的特点,杨晓平说他的秘诀是“尊重人才,责权兼给”,放手让员工大胆地干事创业,另外有些事他都会帮助员工一起干。“在我们公司,没有老板与员工之分,大家都为一个目的,把公司经营好。”在公司的动员大会上,他不止一次这样鼓励员工。

  杨晓平更大的理想,是希望自己的公司能从区域性物流公司向全国性物流公司迈进,把物流业的“义乌速度”引向全国。

物流网资讯频道
  我要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物流网无关。物流网对文中陈述、立场、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参考。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