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物流网(zhwlw.com.cn)12月31日消息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流传着“中国成本高”的观点,理由是中国的“总费用占GDP比例”比国外高,然而,“总费用占GDP比例”并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成本或效率,仅凭此推测“中国成本远高于其他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更可能得到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
总费用GDP占比非成本指标 成本就是物品在仓储、包装、、装卸等活动中所需要的全部费用。以最常见的快递为例,一件标准包裹的费用是15元,这就是成本;委托了10件标准包裹,这就是总量;一共花费了150元,这就是总费用,成本为总费用与总量之比。
奇怪的是,成本这一原本简单明确的定义,在很多媒体、协会、机构的报道、报告中却很少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总费用占GDP比例”的概念,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形成了所谓的“中国成本高”的错误观点,并且广泛流传。然而,用“总费用占GDP比例”来衡量和讨论成本问题,混淆了“总量”和“成本”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一定要比较国家间成本与效率的话,使用“总费用”除以“总量”,作为衡量指标则更为合适。
目前,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普遍采用的国家地区间绩效水平排名是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绩效指数报告》,其核心内容是“绩效指数(LPI)”,被认为是目前最权威和最严谨的发展水平衡量指标。
在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成本与竞争力:衡量指标与行业政策的应用》报告中,特别提到:“‘总费用占GDP比例’可以有效衡量一个国家的行业规模,但并不能反映其绩效水平,因为两者之间是‘非单调性关系’(既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这意味着仅凭‘总费用占GDP比例’是无法就发展水平或绩效得出可靠结论的。”
在2014年世界银行发布的160个国家地区绩效指数(LPI)排名中,中国总排名第28名,第1名德国,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第2名,远高于印度第56名和巴西第65名的总排名,而中国、印度、巴西的“总费用占GDP比例”分别是16.6%、13%、11.6%。
总费用由全社会总量决定
一个国家“总费用”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这个国家的总量,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成本的影响。由于经济结构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在实现相同规模GDP过程中,对活动的需求存在着巨大差异。2007年,中国和德国的GDP总量正好相当,而中国的“总费用”和“总费用占GDP比例”都是德国的2倍,但这绝不能证明中国的成本就是德国的2倍,因为当年中国的“总量”是德国的10倍。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仅用2倍于德国的费用就实现了10倍于德国的活动,因此在计算了总量因素后,中国的单位成本其实只有德国的1/5。
同样,2011年美国单位GDP货运强度为0.1,我国则为0.34,即每创造1元人民币的GDP,美国要发生0.1吨/公里的活动,我国则需要发生0.34吨/公里的活动,这样大的差距自然也决定了仓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总费用的差距。而2011年美国的单位成本、成本和公路成本分别是中国的1.62倍、1.95倍和1.79倍。可见,中国的“总费用”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总量”高导致的。
中国单位成本远低于他国 成本,是活动中所消耗劳动的货币表现,因此比较不同国家间成本最准确和直观的方法是,对比相同重量和体积货物,在相同方式的活动中所支付的总费用。
以一个1公斤标准体积的货物在美国和中国的活动为例,委托企业从美国华盛顿送到芝加哥,行程1126公里,成本是8.58美元,约合55.74元人民币。在中国,从北京到上海,行程1235公里,比前者多109公里,采用相同方式,成本只有20元人民币,约为美国的1/3。微观案例的分析结论与用各国总费用“除以”其总量所获得的对比结果可以相互印证。可见,无论是微观案例的比较还是宏观数据的分析,结论都是一致的,即当前我国的成本其实是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
四川收费公路占比少、费率低 近期,在国务院办公厅、交通部相继发布了业降本增效的方案和若干意见后,社会各界对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热议不断,多种意见建议纷至沓来。其中,不少人呼吁,降低通行费,减少成本。此说得到不少人认同,似乎通行费是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我们经过调查采访,将四川省成本和通行费的关系呈现给大家,供读者思考判断。
截至2015年底,全国收费公路里程为16.44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457.73万公里的3.6%。同期,我省收费公路里程5784.2公里,占四川省公路总里程315582.1公里的1.8%。我省收费公路占比1.8%仅及全国平均数3.6%的一半。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5700多公里收费公路外,我省还有30余万公里非收费普通公路供车辆自由选择,足以有效实现全省范围的货物。收费公路的存在为行业增加了一种更高效、更快速、更安全的选择,正因为通行收费公路的企业整体效益高于非收费普通公路的效益,所以和企业自然普遍选择使用收费公路。
四川不仅收费公路占比低于全国,而且收费费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7年,省政府办公厅在《关于收费公路货车计重收费试行标准的复函》中明确,我省高速公路货车计重收费标准为0.075元/吨·公里。根据统计,2015年,全国货车计重收费平均费率为0.0826元/吨·公里,我省基本费率为0.075元/吨·公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一辆载重55吨的斯堪尼亚普货车为例,从成都至上海,全程行驶沪蓉高速,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六省市,行程2084公里,过路费5114元,平均每公里费用为2.45元。其中四川境内产生过路费为1.37元/公里,在途经六省市中仅略高于上海。
在收费公路占比少、费率低的情况下,我省还出台通行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负担。
2010年9月2日,我省交通、财政、发改三部门发布《关于调整我省水运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通知》,对进出我省主要水运,且正常装载的车辆,其公路通行费按计重收费标准的40%收取。
2014年1月,交通、发改、财政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对正常装载合法车辆通行费实行优惠的通知》,从2014年1月15日起,对“正常装载车辆”实行20%—30%的车辆通行费优惠,即:二轴、三轴货车,按货车计重收费基本费率80%计算收取车辆通行费;四轴及四轴以上货车,按货车计重收费基本费率70%计算收取车辆通行费。
据统计,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优惠正常装载货车通行费金额达14.76亿元,鲜活农产品车辆减免12.1亿元。
在实际执行中,企业往往将优惠政策节省的通行费,大多兑现给了货主和生产企业,最终,通行费优惠政策也为生产企业所享受,为我省经济产业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做出了贡献。
而四川地势地形地质复杂,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高。目前在建的藏区高速的造价高达1.8-2亿元/公里,远高于国内平原地区;已建成高速公路的桥隧比高,广甘高速四川段超过80%,营运维护管理费用高。应该说,高造价低费率的四川高速公路为业降本增效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车辆通行费在社会总费用中占比甚微 总费用由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三部分构成。通行费仅是费用中的一个部分。
从全国来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社会总费用10.8万亿元,2015年社会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0%。其中,费用5.8万亿元,保管费用3.7万亿元,管理费用1.4万亿元。
当年,全国货车通行费收入约0.21万亿元,仅占10.8万亿元社会总费用的1.9%,占5.6万亿元总费用的3.6%。在10.8万亿元的社会总费用中,0.21万亿元的通行费,无论是和5.8万亿元的费用,还是3.7万亿元的保管费用,或是1.4万亿元的管理费用相比,都是非常低的。
再看四川,据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统计局和省协会统计:2015年,全省总额达到57314.5亿元,全社会总费用5522.5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3%。从构成情况看,费用为3170.8亿元,保管费用为1843.0亿元,管理费用为508.7亿元。
2015年,占我省收费公路90%的高速公路,全年收取货车通行费70.5亿元,而当年全省总费用5522.5亿元、费用为3170.8亿元,分别占比1.2%、2.2%,均低于全国的平均值1.9%、3.6%。即使将高速公路货车收费全部取消,也仅仅能降低总费用1.2个百分点,对于降低成本无异于杯水车薪。但这部分费用却是我省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服务得以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命脉。
可见,降低通行费对成本减少的作用甚微。
降低成本与费用的途径 我省公路通行费水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省地处西南内陆,山高沟深,路途遥远,很多地方公路是唯一方式;我省属于典型的消费性地区,大量的生活生产资源需要从外部,而生产的物资远不及需要消费的量,造成了进出川货源量严重不匹配,运价悬殊较大,进川运价高出川运价40%以上,成本仍然有降低的空间。
